國產金屬加工機床產值市場占有率繼續提高,目前。達到70.1%;國產數控機床產值市場占有率達到62%其需求訂單的大部分來源于機械工業的各類企業;同時,其水平也對機械工業中各行各業的升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此,機床行業的發展既取決于中國機械全行業總體發展形勢,同時又影響著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需求結構加速升級。受此影響,目前我國機床行業企業面臨的現狀是需求總量大幅減少。國機床工具行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全面下降,新增訂單顯著減少,產銷水平明顯回落,資金占用大幅上升,制造資源大量閑置和供需矛盾愈加突出,與此同時,行業固有的產能結構失衡的矛盾更加明顯,本已嚴重的同質化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機床行業要想突破,首先需轉變觀念,單純的低價格和固有的市場已經成為歷史了企業將面臨不斷上升的成本和相對飽和的市場,要依靠核心競爭力生存下去,依靠創新搶占市場和開發新的市場。而培育和強化核心競爭力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所謂核心競爭力,一就是要做別人做不了二就是具有獨特的優勢,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復制的創新是關鍵。
機床行業的產銷增速均已在40%以上。未來5年內機床行業復合增長率為25%~30%,2010年以來。中高端數控機床顯然將成為增長主力。但由于中國機床行業技術長期落后,設計研發、材料工藝、零部件等方面與世界先進國家一直存在較大差距。這種長期落后造成的局面就是國內企業寧愿花更多的價錢去購買國外產品,造成中國的中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的自給率嚴重偏低。
傳統的低端機床已不能滿足要求越來越高的工業生產,工業制造業行業轉型的重要時期。機床產品進入品牌戰之后,高端機床的競爭就日趨激烈。
中端市場主要被臺灣機床、大陸機床、韓國機床瓜分。德國機床不論機床性能或制造工藝皆可稱為行業“大佬”其若進入中端市場,中國高端機床市場歷來由美國、日本、德國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對非德國籍的企業將造成相當的沖擊。中國國產機床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雖然中國企業逐漸往中端市場靠攏,但中端市場仍然以臺灣、韓國制造為主。長遠來看,中端市場是中國企業未來必須開拓的方向,中端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并穩定擴大市場份額對于中國機床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是往高端市場進發的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關。
依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現在對中國而言。所不同的這個過去的文明古國在新一輪工業化進程中第一次與西方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也第一次擁有了超越對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