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重點:調整結構與自主創新
無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2009年危機的持續,中國機床行業始終保持著年均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在2010年,逐步回暖的全球經濟為機床企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機床行業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時期,互聯網成為眾多機床企業提升自身品牌的新陣地和新挑戰。
將鼓勵行業重組并購,以市場競爭機制淘汰落后,控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的用地和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到“十二五”末我國工程機械百強企業的銷售規模要達到全行業的85%以上,力爭將有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培養成為航母型的國際知名公司。工程機械行業的另一個問題是,關鍵零部件制造及核心技術嚴重制約著行業發展和產業轉型。當前工程機械的關鍵配套部件嚴重緊缺,高端技術主機產品配套用關鍵零部件幾乎全靠進口,“部分國際強勢企業出于對本國產業安全的考慮,要么不給,要么限量提供,還有提價、延期交貨等多種方式卡我們的脖子。”茅仲文不無焦慮地說。據了解,當今,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十分薄弱,企業之間公開的和不公開的侵權行為時有發生。零部件行業問題更嚴重,幾乎九成以上的企業都熱衷于模仿。
強化危機意識,保持競爭優勢
“打造品牌影響力”已成為各大企業重要的營銷策略,尤其是現階段網絡的盛行,網絡宣傳更是人們青睞的宣傳途徑。中國機床商務網首屆十大網絡誠信企業評選活動,“潛在”目的就是想在機床行業眾多企業中,挖掘中小型企業“潛力股”,為其他機床企業提供更多選擇。
企業是一個與外界環境有密切關系的開放系統,其經營與發展不僅受到內部條件的影響,更主要受外部環境的制約,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許多不可預知因素導致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各種危機。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危機不斷出現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危機爆發不僅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會損害企業的形象,甚至會導致企業的倒閉。如何預防、避免危機,正確應對發生的危機,成為企業界和理論界非常重視的問題。
沒有不經歷危機的企業,企業應在沒有危機時強化危機意識,居安思危,不斷進取;在出現危機時,應努力在困境中尋找轉機。
隨著機床行業的發展,機床附件行業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產品,要能跟得上機床行業的步調,機床行業競爭是激烈的,機床附件行業競爭也是激烈的,但惡性的競爭終將給行業帶來黑暗,機床附件行業急需公平的良性競爭。
在信息社會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模具行業發展趨勢主要是模具產品向著更大型、更精密、更復雜及更經濟快速方面發展。伴隨著產品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模具生產向著信息化、數字化、無圖化、精細化、自動化方面發展;模具企業向著技術集成化、設備精良化、產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國際化方向發展。
最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振興以及整個制造業技術升級和國防現代化需求加大,在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的拉動下,我國機床附件工具市場呈現產需兩旺的態勢,代表裝備制造業先進水平的數控機床生產更是乘勢而上。
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促使國內機床工具行業出現了產銷暢旺的局面,機床附件行業在強大的需求之下也是如虎添翼,奮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