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機床行業冰火兩重天:上半年客戶追著業務要機床,下半年業務追著客戶簽機床;上半年客戶拎著現金買機床,下半年業務拎著煙酒賣機床;上半年客戶排著隊等機床,下半年業務排著隊見客戶。冷門機型現在看起來是累贅,可淡季的時候機型越多企業越有競爭力,我們提高產量要穩步提升,不能搞大躍進。機床行業正值嚴冬,這個冬天也許會延續到明年下半年。亡羊補牢,尤未晚也。發揮積極能動性,多方統籌規劃,全面動員,整體營銷,這個冬天也就不會太冷了。
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并未完全過去,世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因素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我國機床行業如何沉著應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國機床工業目前需要注意三個結合,第一個結合,就是要與國家的“十二五”規劃,與工業產業的結構調整規劃相結合;第二個結合,要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相結合;第三個結合,要與機床工具行業的實際相結合。綜合各方面需求分析,我國的機床工業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考驗后,將迎來新一輪更加健康良性的發展時期。
行業從總體來看,仍然沒有根本擺脫以規模擴張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模式。產業規模雖然很大,但產品結構水平偏低,仍然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由此可見,現階段,機床工具行業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強”,而行業的主要矛盾,是國內市場需求結構的加速升級與行業供給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大而不強”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同時也和我國工業整體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早在2007年前后,中央就已開始實施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政策,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這一進程被迫延緩。在金融危機之后加快這一政策的實施,人們對其必要性和必然性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全社會科技創新和節能環保意識空前提高,各個產業的需求都在升級,產品升級換代,質量標準提升,必然帶來對制造裝備升級的需求。
目前,我國的機床工業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和提高的時期,在基礎技術、設計及制造工藝、高端技術和新功能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今的機械加工更趨向于高精度、多品種、小批量、低成本、短周期和復雜化的加工,復合加工是數控機床的一個重要技術發展方向。復合功能使數控機床顯著提高了工件成品的生產速度,能夠大大消除散列工序加工過程中的運輸、裝夾及等待時間,使加工周期大大縮短并降低加工車間的在制品數量。工件在機床上只有一次裝夾定位,既減少了加工輔助時間,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顯然,復合加工機床對自動化產品的要求更高。復合功能的實現依賴于針對工件和刀具的實時檢測與智能判斷、數據運算、刀具管理及系統控制。高靈敏度的探針、高速處理芯片、體積更小、響應速度更快的傳感器和執行器等自動化產品和技術在機床上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現在這種發展的路徑依賴肯定不行了,至少是不夠了,因為大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做出調整和改變,否則我們將止步于大,不可能變強,或者連大的地位也保不住。在微觀層面上則有諸多方面的表現:在產品開發上,重有形的功能和規格指標的實現,忽視無形的技術附加值在產品研發中的體現,忽視深層次技術對設計研發的支持。在產品制造上,重有形的廠房、裝備能力的武裝,忽視先進技術的不斷積累、工藝系統的整體提升和穩定的質量保障能力建設;在市場開發上,片面地重銷售業績的實現,忽視用戶服務水平的提升。即使在服務方面,也僅僅是局限于商品本身的服務,忽視(或現在還根本不具備意識和能力)為用戶提供擴展的增值服務等等,所有這些傾向都是與行業由大變強的方向完全相悖的,都是制約行業實現三個標志性目標的重要因素,是行業現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自覺的行動
目前我們需要做的“要將品牌建設納入企業發展戰略,統一規劃,系統實施。依靠技術和管理創新,發揮自身優勢,專注市場目標,為中高端市場提供精良產品和優質服務,精心培育企業獨特的品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