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機械行業逐漸走出了持續了幾年金融危機的低谷,呈現平穩發展的態勢,針對目前行業存在的問題,高端制造領域由于前期的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儲備不夠,跟不上國內外市場的驟變,發展的勢頭不夠強勁,影響了大型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行業未來發展重點應是高端制造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國家應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并且,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的合作,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產業結構調整。
應對產能過剩的行業,有利于推動企業的戰略重組。把握市場機遇,合理制修訂標準,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加快進入國際市場。
目前,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看到日益發展的中國模具市場,紛紛進入到中國模具市場,一方面,為國內模具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市場的競爭力。因此,中國模具行業需要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步伐,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在中國的機械行業中掀起一股又一股熱潮。很多新興的民營企業善于總結整個中國機械行業發展歷程,從中吸取有價值的經驗教訓,并將其消化吸收在企業的設計規劃和發展戰略中。民營企業在資金使用方面更自由,促使其在市場方面走得也較國營企業快。很多民營企業還很注重企業的品牌建設,注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注重企業的國際化市場的開拓,并實現了專業化生產。
根據“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專項規劃,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80%左右將立足國內;除了已經啟動的重大專項對高檔數控機床生產提出明確目標以外,高檔數控機床也被納入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工程范圍內,未來我國機床行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十二五”期間,我國機械工業要“由大到強”,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三大目標。
一是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12%左右,出口創匯年均增長15%左右。經濟效益逐步提高,利潤增長爭取略高于產銷增速,總資產貢獻率達到15%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按工業增加值計達到25萬元/人年左右、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到7.5%左右,工業增加值率達到28%左右。
二是產業向高端升級有所突破。產業結構向高端提升,現代制造服務業比重明顯上升,機械百強企業現代制造服務業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25%左右。高端裝備增長要高于全行業平均增長速度一倍以上,高端裝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要有明顯提升。同時,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機械百強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到20%左右,汽車前五強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到80%左右。
三是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大中型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5%左右。掌握一批重大產品的核心技術,重大技術裝備的設計和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科技重大專項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新產品產值率提高到25%左右,專利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
目前高端裝備的自主創新困難仍比較大,尤其是首臺(套)高端裝備自主創新依然面臨很多困難。應對高端基礎零部件給予充分重視,加大國家財政資金和相關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
未來五年,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建設國家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堅持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業,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實施重大專項的戰略任務已經拉開序幕,整個裝備制造業應該向高附加值有特色的方向前進。我們應當通過對核心技術的突破和資源的集成,進一步推動重大專項的實施,用科技的力量來改變經濟增長的方式,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